适配器模式
Adapter Pattern,适配器模式,属于结构型模式
在 jQuery 中有很多例子,比如 Ajax,比如各种 DOM 操作。
一般认为,2005年,《网页重构》一书的诞生,标志着现代化 Web 前端的诞生。
当时,IE 凭借与操作系统绑定的优势,占据统治地位。Firefox 号称“标准浏览器”,也占有一些市场份额,尤其在专业人士群体里比较受欢迎。作为开发者(很多后端也会写前端代码,不过当时还没有的“全栈”的概念),必须兼容两种平台,不得不痛苦地和浏览器肉搏——没有文档、没有开发者工具、调试基本就靠 alert()
。
所以 jQuery 出现后很快就取得了大家的好感。我们终于可以写一套代码,顺利的跑在两个平台上了!
优势
jQuery 提供新的 API,虽然和原生的不太一样,不过都更简单更好用。而且重要的是,在所有平台上的表现一致。这样一来,我们可以只写一套代码,就能跑在所有浏览器里。
如果将来出现了新的浏览器,或者要兼容更多的浏览器,也不需要写更多的代码。
功能介绍
适配器,其实还有一个不那么文邹邹的翻译:转接头,也就是下图这个东西:
如果你有过出国旅行的经验,应该知道,很多国家的插座跟我们不一样,比如香港,采用的是英制的插头,也就是图中这一款。如果你带着自己的设备,想在国外插线充电,就必须用转接头。
事实上适配器模式的工作原理也差不多:比如有个类 A 提供若干个接口,跟我们预期的接口不一致,我们希望对这些接口进行修改,那么有两个方案:
- 修改类 A,对于浏览器来说几乎不可能
- 创建类 B,提供新的、符合要求的接口,计算后调用 A 的接口
适配器模式就是后者。
适配器可以方便我们和其它系统进行集成,尤其在新老系统交替的时候,可以达到平滑升级的效果。它也方便我们把程序移植到不同平台,在主程序保持稳定的基础上,我们只要调整适配器里的接口转换代码即可,可以大大提升开发效率、节省维护成本。
jQuery 实现
jQuery 里面有很多适配器代码,不过随着浏览器规范越来越统一(如今甚至连引擎都越来越统一……),这些代码不断减少,还真不太好找。所以我决定回到 v1.12 版本,为了兼容早期 IE,那个时期的 jQuery 里存在大量适配器代码,可以拿来当例子。这里我打算用 Ajax 的部分作为例子。
早年的 Ajax 在不同浏览器里有不同实现,IE 使用 ActiveX 机制,标准浏览器内建 XMLHttpRequest 模块。所以如果我们写原生,就要先判断当前浏览器类型,jQuery 替我们做了这个工作,我们可以直接使用 $.ajax()
API 完成需要的操作。
这段代码位于 a79ccf4,我只摘抄了设计浏览器判断和返回实例的部分:
// 这里的 `ActiveXObject` 是重点,如果存在 `ActiveXObject`,说明是 IE
// 这个时候,就要用 `ActiveXObject` 完成请求;反之,则用 XHR
jQuery.ajaxSettings.xhr = window.ActiveXObject !== undefined ?
// Support: IE6-IE8
function() {
// XHR 不能访问本地文件,这个时候还是要用 `ActiveXObject`
if ( this.isLocal ) {
return createActiveXHR();
}
// IE 9 之后,同时支持两种用法,我们尽量用标准做法
if ( document.documentMode > 8 ) {
return createStandardXHR();
}
// Support: IE<9
return /^(get|post|head|put|delete|options)$/i.test( this.type ) &&
createStandardXHR() || createActiveXHR();
} :
// 其它浏览器,使用标注 XMLHttpRequest 对象
createStandardXHR;
function createStandardXHR() {
try {
return new window.XMLHttpRequest();
} catch ( e ) {}
}
function createActiveXHR() {
try {
return new window.ActiveXObject( "Microsoft.XMLHTTP" );
} catch ( e ) {}
}
JavaScript 与经典模式的区别
在适配器模式上,JS 的表现与经典模式的表现比较一致,没有特别需要说明的。
适用性
在以下情况你应该考虑使用适配器模式:
- 在一个项目当中,需要同时支持多个不同版本的接口或 API
- 需要临时兼容某个库或者框架